一、抹灰石膏的由來
抹灰石膏(粉刷石膏)是二水硫酸鈣經脫水或無水硫酸鈣經煅燒和/或激發,其生成物半水硫酸鈣和Ⅱ型無水硫酸鈣(CaSO4·1/2H2O和Ⅱ型CaSO4)單獨或兩者混合后摻入外加劑制成的抹灰材料。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原北京市建筑材料科學研究所(現北京市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對石膏類抹灰材料粉刷石膏(現成為抹灰石膏)進行了研究,取得相應的科研成果并得到了推廣應用,如下圖,為當時所取得的證書:
1992年國家建材局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9年北京市經濟委員會優秀項目三等獎
當時主要以天然石膏為主要原料,主要產地為寧夏,山西及河北,天然石膏受到產地及運輸距離的限制,只有在北方地區粉刷石膏應用比較普遍,近些年由于工業副產石膏如脫硫石膏,磷石膏等的綜合利用,抹灰石膏在全國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
二、產品標準的頒布修訂過程
1、1993年首次發布;JC/T 517-93《粉刷石膏》;2004第一次修訂, JC/T 517-2004《粉刷石膏》于2004年10月20日發布;2012年第二次修訂并更名為抹灰石膏,由行業標準升級為國標,GB/T28627-2012《抹灰石膏》于2012年7月31日發布,原JC/T 517-2004《粉刷石膏》作廢,也就是說現在的抹灰石膏就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推廣應用的粉刷石膏,抹灰石膏不是一個新的產品,九十年代就開始大量應用了。
2、標準內容的變化-JC/T 517-2004標準與JC/T 517-93相比,增加了可操作時間、保水率和剪切粘結強度等指標;現行版GB/T28627-2012《抹灰石膏》與JC/T 517-2004標準相比,增加了輕質底層抹灰石膏產品型號并規定了性能指標,將剪切粘結強度改為拉伸粘結強度。輕質底層抹灰石膏體積密度應不大于1000kg/m3。保溫層粉刷石膏的體積密度應不大于500kg/m3(與JC/T 517-93相同)。
三、抹灰(粉刷)石膏現階段的發展變化
隨著近幾年脫硫石膏及工業副產品石膏的廣泛利用,抹灰石膏得到大面積的推廣應用,特別是輕質抹灰石膏,涂布率高,減少搬運成本的,降低勞動強度等優點,得到了抹灰工人的青睞。由于脫硫石膏在強度、細度等方面均優于天然半水石膏,所以調整抹灰石膏配方時比天然石膏相對容易,但目前抹灰石膏產品性能由過去的滿足產品標準向滿足抹灰工的施工習慣轉變,為了施工輕快順暢,通過加入各種添加劑達到不同的施工效果,以此為產品的賣點,主要表現在:
1、低粘度纖維素醚,通過降低纖維素醚的粘度,更有利于施工性性。
2、淀粉醚類,利用淀粉醚的觸變性改善施工性;
3、聚丙烯酰胺類,增加用水量及利用聚丙烯酰胺的滑爽性改善施工性;
4、無機礦物類,如膨潤土等,增加用水量及膨潤土潤滑性能改善施工性;
5、引氣類,通過加入引氣成分,形成滾珠效應,提高施工性;
以上除了纖維素類和淀粉醚類對抹灰石膏的物理性能影響不大外,其他的添加劑雖施工性很有特點,但對抹灰石膏的物理性能如:抗壓強度,粘結強度及收縮性都有影響。
總之,抹灰石膏是90年代初期特別是北方地區就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抹灰石膏是一個比較傳統,比較成熟的產品,近些年隨著抹灰石膏、輕質底層抹灰石膏廣泛應用,許多人忽略了產品性能,更關注的產品的賣相甚至是噱頭,把涂布率,引氣量,滑爽性當做產品的性能,這種發展趨勢不利于抹灰石膏的健康發展,對抹灰石膏后面的配套材料(膩子等)施工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龍源石膏創立于1992年,是一家集石膏開采、硫酸鈣粉體研發、生產、銷售、出口為一體的大型石膏產業化龍頭企業,已形成年產石膏原礦兩百多萬噸、石膏粉和超細硫酸鈣粉體百萬噸的生產加工能力,具備百萬平米石膏砌塊和石膏模盒生產能力,產品廣泛應用于建材、模具、食品、醫藥、橡膠、塑料、涂料等行業。